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》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年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杂志内容丰富,涵盖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多个方面,包括历史回顾、现状分析、未来展望等。它不仅关注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,如文学、哲学、艺术等,还紧跟时代步伐,探讨现代文化产品如电影、音乐、网络文学等的对外传播效果。杂志的目标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,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。
在栏目设置上,杂志分为多个特色板块。其中,“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概述”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华文化的历史特征及其对全球文化的影响,梳理文化传播的重要节点和路径。“中国图书文化对外传播概略”则聚焦于中国图书文化的海外传播效果,包括古代、近现代以及主题图书文化的影响。而“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综述”通过馆藏数据、媒体评价和读者反馈等角度,评估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效果,涵盖传统经典和当代热门作品。
卷首语、本期发布、孔子学院院长专访、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研究、跨文化传播研究、海外汉学研究
1.图要有图序号,表要有表序号,单篇文章分别从图1或者表1开始计算。图中和表内的表述以及数据要与正文中内容一致。由于纸质集刊通常黑白印刷,因而图和表中的颜色不宜过于丰富。
2.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(一般为导师)简介(包括姓名、出生年份、性别、所获学位、职称、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、电子邮箱),并请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基金项目(编号)资助。
3.注释: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,其序号分别为:①、②、③…,注释置于页脚。
4.首字母缩写字时,应在首次出现时说明,给以明确的定义。无论是中文缩略词,还是外文缩略词,全文应当统一。
5.本刊在接稿后将会尽快给出审稿意见,三个月后作者仍未收到用稿通知,可对稿件自行处理,未刊用稿件恕不退回。本刊对决定采用的稿件有权进行适当文字删改和技术处理,如不同意,请在来稿时注明。
6.前言:交代本研究历史背景、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,提出研究需解决的问题,重点阐述本研究创新点。不需详述历史过程,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数据和结论。避免和摘要雷同。
7.题名应简明、具体、确切,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要旨,符合编制题录、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,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。
8.在正文中引用处右上角加注序号,所列文献应为原始参考文献,网络文献应给出和引用日期;除非作者人数在4人或4人以上,否则、应列出所有作者姓名,不能用“等”代替。
9.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,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,其间以分号隔开。
10.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,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,分目的、方法、结果及结论四部分,完整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,以150字左右为宜,关键词一般3~6个。
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,请联系出版商,地址: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,邮编:100029。